2023年05月18日 20:08:00
回顾已经过去的2023年4月份,A股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AI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的出版传媒板块以及银行、非银金融、建筑等为代表的“中特估”领域。其中大盘股指数上证50上涨0.59%,小盘股由于较多公司2022年度财报或一季报不达预期,受此影响,小盘股指数中证1000在4月份则下跌-2.22%。
(一)经济与投资的观察期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喜忧参半,其中出口数据同比增长8.5%,较市场之前的预期要好,但信贷数据特别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仍然表现羸弱,显示房地产销售尚未完全企稳复苏。4月份公布的CPI同比仅增长0.1%,PPI同比为-3.6%,这显示出目前通胀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但可能存在潜在消费不足的倾向。
从最近统计的五一出行游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均出游消费为540.4元,低于2019年的人均603.4元,显示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仍是当前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经济数据反映到投资市场上,则表明宏观经济和投资都进入了相应的观察期。一是在3-4月份表现不俗的AI人工智能板块,短期累积了较多的涨幅,股价和估值的提升较多跑在了基本面改善的前面,需要等未来AI人工智能在实际经营中的大规模地开展和应用来进行估值和基本面的匹配。二是之前走势相对较强的大盘蓝筹的“中特估”行情,也同样需要更多表现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数据的支撑。
(二)大类资产荒与信息茧房、信息噪音
截至2022年底,据银行业理财托管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在银行体系中存续的理财产品规模约27.65万亿,这些资金相对来说风险偏好较低,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中,存款利率不断下行及国债收益率走低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获取稳定而较理想的收益遇到了挑战。同时,自2022年以来,居民的超额储蓄飙升了约十万亿,规模较大,这些资金也面临如何进行选择配置的问题。是选择股票、债券、股权投资、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保险产品还是房地产抑或是信托产品?在目前整体收益率下行,打破刚兑之后如何获取较稳健的可观收益也同样并非易事,这即是目前整体资金所面临的大类资产配置荒的情景。
相比较而言,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由于能够提供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兼具流动性高和资金容纳量大的特点,是能够在扣除风险之后提高较好的收益回报主要来源之一。
但在目前注册制下,A股上市公司接近5000家,这也给精选个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些难度中,主要的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茧房”的束缚,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投资者可能会在海量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地仅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构建自己的“信息茧房”而屏蔽其他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另外是无效噪音信息的干扰,在移动互联网即AI时代,只要你愿意,理论上每天是可以获取到无限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之中,有可能良莠不分,反而对正确的选择产生干扰,过多的信息往往会使得在投资过程中胡子眉毛一把抓,错判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对于这两个难度的解决,可以采用量化的思维和方式来客观而非主观地进行,通过梳理和清洗繁杂的信息和数据,做到抽丝剥茧,深入本质。
我们在持续的投研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对于全市场5000多只股票的实时跟踪和全市场风格行业模型监测,在去年的10月份之后也投入到产品的实际运行中,且取得了符合我们预期的效果,未来我们将持续不断完善相应的策略和模型并加以运用。
主观(长期)方面来看:
对于今年的A股市场我们仍然表示乐观,特别可能是在三四季度之后,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投资领域的风险偏好将有望提升,对一些具有优秀商业模式的、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将会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投资机会。
量化(短期)方面来看:
从我们经常跟踪的多个量化指标显示,市场目前处于震荡之中,其中继续看好大盘蓝筹板块,对于前期调整较多的新能源板块也可能会有相应的投资机会。